地理位置
柏林大學是德國歷史名校,冷戰期間,位于柏林菩提樹下大街(Unterden Linden)的原柏林大學劃歸東柏林,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管治。原柏林大學的部分師生出走,在美英等西方陣營的支持下在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 今天的柏林自由大學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大的綜合性公立大學,也是由德國政府評出的九所精英大學之一,是德國甚至歐洲最杰出的大學之一。在德國洪堡基金會的Humboldt Rankings上多次名列全國第一,藝術、人文和社科第一,生命科學也位居全德前列。其人文社科研究尤其實力雄厚,根據2016年最新QS全球大學學科排名,自由大學有六個學科位列德國大學首位,分別是考古學(世界第11位),政治學與國際研究(世界第18位),社會學(世界22位),人類學(世界29位),英語語言文學(進入前100);七個學科位列德國高校第二位:現代語言學(世界24位),歷史學(世界36位),動物醫學(世界44位),藥學(世界45位),語言學,地理學,媒體和傳播學(均進入前100)。2016年《泰晤士報》全球排名排在94位,文科在德國排名第一,在歐洲僅次于牛津和劍橋。
學校歷史
1810年柏林大學創校,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 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在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罢鎸?、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後,位於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1990年兩德統一后柏林自由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各自存續,沒有合并。這兩所“柏林大學”如今是各自獨立的大學并維持密切的合作關系。2003年,兩所“柏林大學”將各自的醫學院合并成柏林大學夏里特醫學院(Charité - Universit?tsmedizin Berlin),成為歐洲最大的教學醫院之一。
學校設施
柏林自由大學的圖書館Universit?tsbibliothek 儲藏的圖書資料涵蓋所有學科領域,特別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該圖書館成立于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它成功收集了19世紀和20世紀最重要的印刷品,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的場館用于收集孤本和善本書籍,約有4,000件藏書。截至1952年,該圖書館作為西柏林唯一的綜合圖書館收藏了Berliner Verleger出版社出版的每本書的副本。從1965年到1994年,該圖書館收集了許多通常在其他圖書館看不到的圖書資料,比如:Berliner Handpresse出版社的珍版書,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一些政治文件或著作以及有關德國學生運動的資料。 柏林自由大學的圖書館總館藏量超過800萬件,其中600多萬冊分布在42個院系圖書館,200多萬冊藏于大學圖書館,這是一個公共圖書館,圖書和期刊均可出借,大約有30萬冊藏書以開架的形式陳列。2007年的藏書統計數據請點擊這里。各院系專業圖書館請點擊這里。圖書館還擁有數字圖書館和數字資源中心。 語言學圖書館位于人文和社會科學教學樓群中央。圖書館由頂級的建筑設計師諾曼·福斯特設計建造,自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以來一直廣受關注并好評如潮。語言學圖書館為自由大學師生提供了最好的工作學習環境。圖書館被劃分為12個分區,共擁有75萬冊書籍,并采用 了最新的配套技術。
學校宿舍
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t Berlin, 縮寫FU Berlin)沒有可以讓學生住在大學園區里的校園系統,不提供普通學生的住宿,字生必須自己解決住宿問題。學校所在地區只有為數不多的物美價廑的住所,因此應當提早尋找住處。有些住處配有家具并且提供價格低廉的上網服務,很多住處有業余活動室供住戶共同使用。通常還配有收費的洗衣機。大多教學生在私人住宅市場上解決住宿問題,或是一個人租住或是與他人一起合租,或是轉租。合租是指多個學生合租一處私人住宅,并分攤諸如房租、固定電話月租費和上網費等費用。轉租是指一位租戶將住宅的一部分轉租給另外一個人。申請人可以在出國前就開始尋找住房。一些合租服務中心和住宅交易處專門提供大字生住宿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