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大學建校至今已有500多年,是坐落于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所世界頂尖名校,自19世紀以來便是德國和歐洲最具聲望大學之一,也是德國精英大學和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其自然科學,生命科學,醫學及人文科學等領域均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學校歷史
1472年,巴伐利亞-蘭茨胡特公國的公爵路德維希九世在英戈爾施塔特創建巴伐利亞公國的第一所大學。
1800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學校由英戈爾施塔特移至蘭茨胡特。
1802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學校依其創辦人及其自己的名字,更名為“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
1826年,巴伐利亞王國的路德維希一世將大學遷移至慕尼黑現在的位置。
2016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物理與天文學第13位(德國第一),哲學第15位(德國第二),藥學第26位(德國第一),生物科學第34位(德國第一),法學第48名(德國第二)等 。
2016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考古學排名50-100[4] 。 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出版的世界大學排名榜上,慕尼黑大學一直位于德國前三名的位置。 在英國泰晤士關于世界大學2014-2015的排名中,慕尼黑大學位于世界大學第29名。 泰晤士關于世界大學2015-2016的最新排名中,慕尼黑大學依舊位于世界大學第29名(德國第一)。 在最新的2016年德國高校9大專業領域排名中,慕尼黑大學在其中的6大專業領域名列前三甲,其中3項名列第1,在物理天文學、藥學、生物科學等領域擁有傳統優勢。
學校設施
慕尼黑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573年,如今,除了位于校本部的中心圖書館外,還有分屬各研究所和各學院的分館共215個。中心圖書館的藏書多為基礎書籍、日常書籍和一定程度的專用圖書,達140萬種,加上各研究所的藏書,共為440萬冊,與巴伐利亞州圖書館藏書量相仿。圖書館藏書每年遞增約50,000冊。除了位于索爾兄妹廣場的大學主校區外,還有位于大哈登地區(Gro?hadern)的高科技園區(包含世界著名的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學中心,藥學和化學院系,這些大學的研究機構與比鄰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生物化學研究所和神經研究所,以及德國聯邦生物醫藥高科技園區,共同組成了德國著名的生命科學中心)。慕尼黑大學在機械和科學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如她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實驗室與慕尼黑工業大學聯合建立的加速器實驗室。此外,慕尼黑大學高水平研究的標志是其成員每年榮獲的多種獎金和獎勵,如德國研究協會的Gottfied-Wilbelm-Leibniz 獎和Koeber獎,迄今為止,慕尼黑大學校友中已有36人獲諾貝爾獎,其中13位為在校期間獲得。